首页>信息公开>机构动态
回访 |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1年05月07日
本文作者:百仁慈爱

穿越7600多公里,
走过13所支教学校,
重逢39名志愿者,
我们再一次来到祖国边疆,
听他们讲述大山里的故事。
 


灼灼日光,袅袅清风,山谷间云彩结环。目光所及之处云雾缭绕,林木葱郁,我们穿过连绵逶迤的山路,开启了为期10天的回访之旅。一路的舟车劳顿被相见的喜悦所冲刷,在支教学校,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年轻面孔。

 

 

还记得上次和支教志愿者们见面是在2020年的11月,那也是他们刚刚踏上支教岗位不久,那时的他们既充满着激情,也有着被现实打击后的沮丧和迷茫。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他们在大山里已经开始了第二学期的支教工作,这次相见,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有的小伙伴在云南的烈日下肤色加深了好几度,有的小伙伴因为课业繁重瘦了好多斤,但变化最多的还是他们的眼神和状态,现在的他们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回访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小伙伴在支教学校都有了全新的身份。

 

最会培养“后浪”的老师

云南麻栗坡县 者挖小学 吴进永

 

支教三年的吴进永老师,在学校组建篮球队、足球队,带领孩子们在比赛中获奖,却在课间和孩子们玩篮球时被抢断。

 

 

 

最“没地位”的老师

云南麻栗坡县 杨万中学 易培源

 

“老师,其实我们想扔你很久啦!”

 

最像“老父亲”的老师

云南金平县 期腊小学 傅逸楠
 

 

 

最“刻苦”的老师

云南红河县 期垤小学 黄展鸿

 


“我教他们抖空竹之前我自己只会15招,为了教他们,我现在都会50招了!”

 

一年的大山生活即将过去,对于支教,不少志愿者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里,真正困难的不是教学硬件,而是父母对于教育的不重视、对孩子的疏于关心,作为支教老师我们最需要做的其实是陪伴。”

“我们要学会把支教这件事看得小一点,单凭支教老师改变现状很难,但我们只要尽力地去改变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提高他们的一点成绩就足够了。”

“这里的孩子们,快乐是他们的天性,有时我们反而从他们的身上学会了知足和感恩。”

 

 

在支教的初期,他们也曾因为孩子们头秃过、崩溃过:

“孩子们有时候是小天使,有时候是小恶魔,时常把人气炸。”
“开始时总被气哭,感觉自己做了很多,说了很多都没用,他们也不听。”
“太崩溃了!一进教室,前面在打架,后面在打架,左边在打架,右边也在打架。”

 

 

当一年快要过去,现在再提起那些让他们措手不及的状况时,他们已经能笑着回忆了:

 

“一生气我就去天台吹吹风,冷静一下。告诉自己孩子是亲的,要耐心。”

“每天就是在被他们气哭和被他们感动哭的情绪里反复跳转。”

“让你崩溃的是他们,但是治愈你的还是他们。”

 

 

聊天中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学生,感慨最多的是自己的变化,­­­­从刚开始的焦虑、自我怀疑,到慢慢变得平和、淡定,他们笑说自己长大了、成长了,看待事物的眼界也变得宽阔了。


 

当问起支教生活中有没有不便或者困难时,他们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挺好的,都挺好的。”说这些时,他们眉眼带笑地望向不远处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这一刻,阳光洒在年轻的志愿者身上,时间也仿佛停滞在大山的学校里,我想现在的他们应该已经收获了许多。

 

 

回访的路上,我们在祖国边疆的大山深处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

 

在学校充当维修工的期垤小学校长;

周末也不回家“留守”在学校工作的长田小学校长;

因为学校老师不够需要代课也没有任何抱怨的普角小学校长;

始终将孩子们的伙食和“餐桌营养均衡”放在第一位的三家小学校长;
……

 

遇到了立志要在大山学校扎根下去的乡村教师夫妇;

遇到了虽听不懂普通话,无法指路,但仍会憨厚笑着目送我们离开的老爷爷;

遇到了给志愿者提供免费棉被物资,却不愿意过多宣扬的超市老板;

遇到了拼命要留下我们吃饭的热情的哈尼族大娘;

……

他们用爱和善良默默守护着这些大山深处的学校和孩子们,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一方净土的美好和希望。

 

 

当我们结束最后一个学校的回访准备离开时,一个小姑娘走到了我们身边,闪烁着大眼睛轻声地问到:

 

“老师,你们要走了吗?”

“是呀。”

“那你们明天还会来吗?”

“我们会再来看你们和老师的,以后再来你还记得我们吗?”

“一定会的!”

 

 

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那些经历过磨炼的人,一定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一次支教,一场助人与自助的旅途,希望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在祖国边疆遇见更好的自己。

希望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在未来,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风雨,依然笑得纯粹而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