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机构动态
【百仁支教】施予与接受
2020年08月17日
本文作者:石灵芝 全文1871字,读完约需4分钟

2020年8月10日早上,我背着鼓鼓的行囊,怀着满满的信心出发,又一次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应邀参加北京百仁慈爱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支教志愿者岗前培训活动。

 

 

临行前的半个月,项目总监柳旭多次在电话、微信里细致周全的安排和提醒,让我倍感踏实和温暖;从接站到我的任务完成,百仁慈爱的志愿工作人员胡银静一直照顾我的吃、穿、用、住、行,体贴入微,恍惚间,她就是我三个亲妹妹中的一位吧。

 

开课不久,理事长朱登凯先生来看望志愿者们,生怕惊扰我上课,他站立在教室后面,极富绅士风度,再三重复地做“拜托”的手势,真是无声胜有声,我除了回应一个深深的鞠躬,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式。

 

上一级志愿者彭传辉(我很愧疚,记不起他的面容了),托柳旭转赠给我一把团扇,上面题的字是他亲手写的苏东坡的诗句,而团扇的寓意是“扇结善缘,善始善终”;占英、谭巧、荣荣、善良的白族奶奶等等,这么多好心人,让我收获了无尽的关爱!

 

这一次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与谭老大(念君姐姐)和智萍在他乡相逢。出发前我不知道她们也会来当培训老师,看来有缘的人会跨越千山万水来相会。于是,我们多了许多笑声、许多趣事。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智萍老师、谭念君老师、石灵芝老师

 

这一级总共有52名志愿者,除了2名留下来继续支教的2019级志愿者外,其余50名都是新招募的。他们从2000多名申请者中经过激烈的笔试面试脱颖而出,综合素养很高。据项目总监柳旭说,很多志愿者在面试时都表达了同样的心声: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很大,都想趁着年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想以疫情期间那些前赴后继的医护人员为榜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听了都很受感动。

 

 

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为期一年或者两年的支教工作。从早上7点半晨练开始,到晚上九点半,甚至更晚的时间,他们都在听课、研讨或者备课、试讲,近乎魔鬼式的训练,但他们热情饱满、一丝不苟。这得益于百仁慈爱管理团队的严格要求,更多的是他们的自觉、自律。整整三天三晚,我跟他们“战斗”在一起,这是一份真实的见证!

 

如果说,结课时他们排着长队跟我拥抱、合影是在表达一份认可和信赖,而我却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份责任和鞭策,要为一心向上、向善的年轻人好好生活着、工作着,为他们的前行尽绵薄之力。

 

 

幸运的是,我们十分荣幸地受到旅舍邻居(一户白族大家庭)的盛情邀请,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隆重节日——火把节!这是一个团结、富庶、热情好客的白族人家,42个家人,五代同堂,家中长者已逾百岁,50多岁的大哥是家中的骨干分子。他们家门厅内的墙上有一个巨大的“聚”字,我想这就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家风吧。

 

吉时到,鼓点敲起,音乐响起,大哥带头,载歌载舞,一个个把我们迎进队伍里。留着长发的白族哥哥给我们示范了挥舞火把,大家发出了阵阵欢呼。我们和年轻的志愿者一起,围成一圈,随着这一家人舞动,火光照亮了我们的笑脸,也照亮了整个大院。好几位志愿者说:“好久没有这么疯狂地玩乐过了。”

 

 

三天时间实在不够用,脑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思绪,一直想要梳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要表达的也是我平时一直强调的,手心向下和手心向上,都是无比珍贵的体验,都要真挚地说一声“谢谢”。手心向下,是在施予;手心向上,是在接受。施与受,其实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简单;施与受,又像自然规律一样,讲求平衡。

 

师徒也好,志愿者与山区的孩子也好,朋友也好,邻居间的邀约与应邀也好,莫不都是在“施与受”的转换中得到深度的滋养、润泽,惟其如此,生命才会焕发出应有的光华!

 

作者简介

石灵芝: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989年参加工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首届芙蓉教学名师,湘潭市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湘潭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9年3月18日,她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名小学教师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