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项目>百仁支教>项目详情>支教故事>支教故事
支教札记 : 选择
2018年11月27日
本文作者:百仁慈爱 百仁慈爱支教老师  阿花

01.jpg

 

教学生以“选择”


偶然听到一种说法:或许我们不该让山里的孩子了解太多外界的精彩,因为在这个阶层越发难以逾越的时代,他们能出头的机会实在太少。与其将来在惨烈的现实中失望,不如一开始就不抱期待。


说实话,来这里的第一个月,我也有过类似的思考:


久居都市的人一旦回到大自然,常常有些失重的感觉:朝暮各异的流云,恢宏璀璨的星河,还有半夜山风与树叶的私语……一种来自灵魂的放松感油然而生。


晚饭后走在村庄里,两侧房檐挂满金黄的玉米,屋舍四周尽是鸡鸣犬吠,大人看着门口嬉戏的孩子满面悠然,一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田园乐景。

 

02.jpg

 

 

比起在城里吸尾气、挤公交、吃地沟油、做螺丝钉,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衣食已然不成问题,在村里疯跑嬉戏的孩子似乎也比在题海中游泳的城里孩子更加快乐纯粹,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果他们能一辈子安于农耕和打工,安心接受自己的命运,幸福感会不会更高?就像佛系的尼泊尔居民,慢慢的生存,慢慢的生活。岁月静好,一世安然。

 

04.jpg

 

学校里有个云南山村出身的老师,有次和她聊起童年往事,她不无感慨地说道:“小时候我也跟他们(学生)一样,要顶着大太阳下地干活,背玉米呢!现在总算是走出来了。”


我开玩笑般接了句:“不,你现在还是被困在大山里~”


她转头看着我的眼睛,认真说:“至少现在我可以选择呀,想晒太阳就出门,不想晒太阳就不出门。”

 

05.jpg

 

很难说清听到这句话时的感受,就像一道刺眼的阳光突然撕开浓雾。


选择,人人都认识,却未必都能真正拥有的一个词语。


人不能选择出生,也鲜有勇气选择死亡,而生死之间的茫茫旅途,常常又被各种牵绊推着朝前走,东南西北,哪一条都不是自己选的。


可即使明白命运的无力,我们大多数人也还是拼尽全力地活着,不为别的,只为在随波逐流的生命中能够拥有一瞬或者几刹的自主选择权。小到下一餐吃什么,回家走哪条路,大到如职业、爱情这类关乎人生走向的抉择。


命运最值得期待之处,也往往深藏于这一点点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之中,因为你不知道这些选择最终会把自己拖向何方——我们自然是期待更美好的方向。


人生的希望也由此滋生。


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也有了简单又清晰的答案:必须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辈子在山里过着小国寡民般的生活,心灵始终蒙着一层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健康角度来说,没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他们一辈子难道只有这一种生活的选择?


06.jpg

 

我曾经到红河最有名的撒玛坝梯田景区走了一圈,不是沿着观景公路,而是跟着村民和耕牛的足迹,顺着山路曲折而下,风景如画。


然而,当我往回走时,才真正体会到此地农民的不易。陡峭的小路上到处都是石块、泥坑,有些地方甚至是90度的陡坡,我几乎手脚并用才爬上来。而回头一看,许多身材干瘦的大爹、大妈们背着谷子正慢慢赶来……


07.jpg

 

梯田内部的耕作也殊为不易,我去时正值放水耕田期,一些梯田由于地势陡峭、土地狭窄,耕牛和机器完全无用武之地,只能靠人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出来。


这位大爹已经年过六旬,就是为了这几分地一辈子拼命,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08.jpg

 

15066步,10.8公里,82层——这大概是当地农民从家里到田里,来回一趟的距离。万亩壮美梯田背后,仍掩不住农耕文明中潜藏的落后真相。

 

09.jpg

10.jpg

 

从此,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时,我总会问一句:“你们长大了还想这样苦着种田吗?”

 

全班的回答整齐而坚定,几乎是不假思索:“不想!”


 “但不种田又靠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呢?”


很少有人能给出清晰而坚定的回答。


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这些那些选择,读书的选择有多少、不读书的选择有多少……就是种田,也还有更好的选择啊!人生的意义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锦衣玉食,找到自己的生命节奏并稍有益于社会便善莫大焉了。


我和我的搭档夏珂正在尝试以“积分制”管理班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积分拍卖会。如何用手中有限的积分,在激烈的竞争中换取心仪的拍品?他们必须谨慎做出取舍。


虽然只是游戏,但其中的思考挣扎,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激烈。事实证明,每一次“拍卖”,他们都能比上次表现得更加理智和成熟。


拥有的选择越多,越不容易走极端。而每一次走心的选择,都会增长智慧。

 

11.jpg

 

12.jpg

 

连绵不绝的大山不仅阻隔了交通,也阻隔了人们的视野。为人师者,除了要教授学生走出大山或改变大山面貌的技能,还应尽力培养能从容面对山内深刻变化和山外五光十色世界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