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项目>百仁支教>项目详情>支教故事>支教故事
致远在金平支教的孩子们
2017年05月16日
本文作者:百仁慈爱 全文1338字,读完约需3分钟

编者按:

这是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胡彬彬教授写给远在云南金平支教的学生的亲笔信。

通读这封饱含慈心和仁爱的信,不由得想起古人的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此信原件已被北京百仁慈爱公益基金会永久珍藏。

 

致远在金平支教的孩子们:

孩子们,辛苦了!当我用如此称谓开始我们间此刻的交流时,你们可能有些许惊讶和不适。因为平日里我们相处,我的常态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容貌。这可能与我的生相和人生成长经历特别是治学历程有关。但你们可以毫不置疑,我是深爱你们的——从跨进中心成为门人那一刻起,我们之间的爱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机或场合,已超出一般的师生之情,这里边夹杂了父子、父女间的亲情。这些还是留待以后你们长大后再去慢慢领悟吧。

我的人生坎坷,没你们这么好的学历机会,能成就成今天这个样子,凭借的是勤勉刻苦和忠孝仗义。前者是于问学和学问,后者是于家国血亲以及为人。今晚想和你们聊聊仁爱一辞。你们分别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家庭,但都拥有一个共性,即从没缺少过源自血缘家庭的真挚的爱。而至于家国民族之爱,于人之爱,虽然读过的教科书与历史大致无二,但体验领悟一定不尽相同。关于家国民族之爱,有个叫麻栗坡的地方,离你们支教的地点不远,那里掩埋了当年捍卫家国的几万烈士忠骨。只要你们去看过,关于家国之爱所有的教条就会成为多余。一定要去看看的,哪怕待支教活动结束,你们也当去的。

世间仁爱,远非家庭血缘单纯。远的不说,就你们所喜欢的十九世纪后的名著,诸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到传记类《约翰克利斯朵夫》,都对抗争命运、追求自由平等之爱,有过深刻生动的描述。至于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描述人世人道仁爱的丑陋与大美的极致之作。我想,有关仁爱的诠释,直到人类终结前都不会中止,而且也永远不会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这就是书本永远无法给予你的,全靠你们把握机遇,用心领悟。你们去金平支教,不仅仅是艰苦,更是难得的人生阅历机会。你们带着有别于你们已经领悟很深的血缘之爱、一种源自知识与良知赋予的生于内心深处的仁慈之爱,去完成这既是工作,又是心愿的使命。所以,请你们在意识到此事的崇高性的同时,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你们是仁爱的传递、授与者,更是仁爱最直接的受益者,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你们的精神与灵魂因此举而受到过去人生经历中从未有过的圣洁荡涤!基于此,你们在呈献仁爱之时,要充满对原住民的敬意。以平等之人性、平和之善意、平暖之态度,把仁爱的种子播在孩子们和你们自己的心田,喜乐地与其沟通交流。切不可以城里人、文化人、有钱人自居自慰。尤不可对其以“居高临下”“怜悯施恩”,否则,你将是个失败者,也会玷污“百仁慈爱”的初衷,甚至待你成熟后,你将悔恨一辈子。

知道你们的辛苦,子涵、文凯等出发前就已备课半月之久,杨洁尽领队之责,方强、李峰、耀康更是多处备资料。每日除了正常的支教工作,空余还要作田野考察,夜晚(也许现在)还得写札记。这是胡门的问学套路,虽严酷,但将来定有益于你们的人生。

天快亮了,愿你们早上起来见到此信有个好心情。金平气候多湿多变,注意防雨防滑摔,互相间多照顾,一切安好是盼!          

         
                                                                                                                                                                                                    胡彬彬于麓山南窗          
                                                                                                                                                                                           时在二〇一七年五月十五凌晨

 

以下为此信原件: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微信图片_20170516092359.jpg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胡彬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