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益项目>百仁支教>项目详情>支教故事>支教故事
【云南支教札记】“云戴孝”与“云雾中的师者”
2016年05月26日
本文作者:百仁慈爱 全文1287字,读完约需3分钟

昨天到今日,又是一个朋友圈和订阅号的云戴孝时段,时隔不远的上一次,是陈忠实。

 

有人揶揄:“这届朋友圈的吊客不行,不专业,不论是滴蜡党、合掌派还是祈福门的,每逢名人去世,他们在朋友圈云戴孝时经常犯致命的错误,特别是在杨绛去世这件事上,很多人把名人名言都抄错了”。

 

除了张冠李戴的“鸡汤名言”、把钱锺书写成“钱钟书,”更可乐的是平时没看几本书的人,突然把自己搞成熟读《杨绛全集》的资深文化人儿。

 

也有朋友在问:“他们”谁能真正说出杨先生可贵在何处,为什么觉得可贵?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朋友圈一段段刷屏,不如小学生作文看的真实。

 

 

来,看看云南边疆孩子们的作文,比朋友圈的“装腔文”真挚多了。
 

 

昨天在渡口小学上完课,去考察新发寨小学,导航显示的距离是45公里,山路弯弯,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乡政府,然后再由当地的余校长接上我们,穿过云雾缭绕的原始热带雨林方才抵达,有段路不能通车还得步行通过,山谷里雾气腾腾,据说分布着史前时代的古植物,耳边全是不知名的鸟叫,凄厉无比。
 

新发寨小学180余人,7个教师,跟渡口小学一样,学生中有很多留守儿童,大多都在学校住宿,每个老师都是全科教师,每个老师都带一个年级(没错!一个年级,一个班就设一个年级),从早晨一睁眼就开始准备带孩子们上早自习,一直撑到孩子下晚自习。

 

周一到周五,天天如此。

 

 

这是一座建在原始森林边上的学校,一年有200多天云雾缭绕,余校长看着云雾叹了口气,说你们刚来觉得云中漫步很浪漫,当地人却觉得很压抑,他们渴望晴天。

 


 

学校几乎没有围墙,但已是当地最好的建筑,这点让我们很感动。余校长说一到雨天他就肝儿颤,生怕管辖的六个学校出状况。

 


 

操场上碰到夏老师,和渡口小学的高老师一样,曲靖人、毕业后考进教师队伍,在此教学四年,还未成家,真正是把青春献给了边疆教育事业。金平有很多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渡口的谭校长、高老师、熊老师,沙依坡小学的张校长......都是一个人独自支撑起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甚至有的老师带班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为何不带六年级?说起来有点心酸——不是每个学校都设置六年级,五年级读完后,得集中到大的镇子上就读,类似于我们父辈读过的高小。

 

 

我个人很敬佩这些坚守的人,扪心自问我缺乏这种执念,但我很乐意帮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我加了所有人的微信,笑着说大家常联系常交流。有一个老师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能打电话联系吗?每天从早到晚上课,根本没时间看微信。

 

我瞬间一张老脸憋的通红,暗责自己太自以为是,我们以为的平常,对他们却是奢侈。见多了朋友圈太多的“吊客”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看看这些朴素的、终年耕耘在云雾中的“师者,”我内心里涌出的是惭愧和敬佩。

 

我们的志愿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扎根边疆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眼中的师者。

 


 

林伟:他们是坚守边疆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辛酸。在这样的地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这片土地,每个老师都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杨洁:他们是老师,他们也是孩子们的母亲。

 

王琦:几天支教下来,真正体会到山区教师的辛劳,她们每个人都是全科教师,他们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劳动,换来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成绩,感恩有您们。